Obsidian 使用

在 PC 端,记录长篇笔记

在安卓手机移动端,记录每天时间的使用。

使用 Syncthing 进行跨设备同步

选择 Obsidian 作为笔记系统的原因

  1. 支持部分公开自己的笔记系统(实现成本很低):Obsidian 笔记公开发布
  2. 安卓、PC 端 UI 使用直观且基本一致,丰富的扩展插件且都是基于 GUI 的,交互便捷
  3. Obsidian 中 AI 插件集成更直观易用,相较于 Emacs 学习使用成本更低

历史笔记系统尝试

在正式使用 Obsidian 作为笔记系统之前,还使用过其他软件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,最终现在使用 Obsidian 。下文记录各软件弃用的原因。

DokuWiki

体验还不错的笔记系统,支持权限管理,服务端数据管理

❌ 缺点:

  1. 基于 php 的 web 服务器,复杂的自定义插件不便于编写,缺少类似 Obsidian Dataview Plugin 的插件
  2. 文件编辑效果体验较差,笔记纯文本虽然是一个优点,但是编辑时没有任何语法高亮,需要依赖预览进行效果查看

Emacs Org Roam

使用最多的场景是快速 Capture 浏览器当前页面 url 和标题记录到 Org Roam daily note 中; 以及借助 org-ql org-roam-ql 等工具查询待办任务或笔记;

Org Mode 的优势在于笔记和任务的无缝结合,一个标题既可以是笔记也可以是一个待办任务。且 Org Roam 中在一个文件可以给各个标题分别设置为独立的笔记进行链接引用。

这些在 Obsidian 中应该是很难做到的。

❌ 缺点:

  1. 插件扩展非常丰富,但是社区过于碎片化,插件集成使用成本较高(学习、配置、习惯自定义快捷键成本高),很多功能交互基于快捷键使用,在移动端上很难用
  2. Emacs 不便于安卓移动端使用,可用的只有 termux TUI 界面,或者使用 VNC GUI ,但是因为第一点所说交互基于组合快捷键或 evil 快捷键,体验很差,交互非常不直观便捷
    1. 即使有 LogSeq 它的编辑体验也并没有多好,app 启动很慢,而且担心与 Org Roam 之间的格式冲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