询问 DeepSeek 如何整合 PARA 和 CODE
在 Obsidian 中结合 PARA(项目管理) 和 CODE(知识管理) 系统,关键在于利用文件夹结构、标签、链接、模板和插件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:
1. 基础结构搭建:用文件夹实现 PARA
PARA 的四个核心模块(Projects, Areas, Resources, Archive)可以直接用 Obsidian 的文件夹映射:
📁 PARA
├── 📁 1-Projects(项目)
│ ├── 📄 项目A(明确目标+截止日期)
│ └── 📄 项目B
├── 📁 2-Areas(领域)
│ ├── 📄 健康(长期责任)
│ └── 📄 职业发展
├── 📁 3-Resources(资源)
│ ├── 📁 灵感
│ └── 📁 文献
└── 📁 4-Archive(归档)
- 命名规则:数字前缀(如
1-
)确保排序,快速定位。 - 项目文件:每个项目一个笔记,包含目标、任务列表、相关笔记链接。
2. 用 CODE 方法管理知识流程
CODE(Capture, Organize, Distill, Express)是知识处理流程,可与 PARA 结合:
(1) Capture(捕获)
- 方式:
- 临时灵感 → 快速记录到
3-Resources/灵感
或 Daily Notes(用日期标签)。 - 插件推荐:
QuickAdd
快速输入,Templater
自动生成模板。
- 临时灵感 → 快速记录到
- 标签:为碎片信息打标签(如
#待处理
),避免遗忘。
(2) Organize(组织)
-
链接与索引:
-
在
3-Resources
中的灵感,通过 内部链接 关联到具体项目(1-Projects
)或领域(2-Areas
)。 -
示例:在“项目 A”笔记中链接相关资源:
## 相关资源 - [[3-Resources/灵感/XX点子]] - [[2-Areas/设计/配色方案]]
-
-
MOC(Map of Content):
- 在
2-Areas
或3-Resources
中创建索引笔记(如设计领域MOC
),汇总所有相关笔记。
- 在
(3) Distill(提炼)
- 渐进式总结:
-
在原始笔记(如资源或领域笔记)中用 高亮 或 Callout 标记核心观点。
-
定期用 Dataview 插件汇总关键内容:
TABLE summary FROM "3-Resources" WHERE contains(summary, "重要")
-
将提炼后的内容迁移到
2-Areas
或1-Projects
中。
-
(4) Express(输出)
- 项目输出:在
1-Projects
中直接关联最终成果(如文章、报告)。 - 发布准备:用
Export
插件或Pandoc
导出为可分享格式。
3. 关键插件与技巧
- Dataview:动态聚合内容(如列出所有
#待处理
的灵感)。 - Tasks:管理项目中的具体任务(与
1-Projects
结合)。 - Tag Wrangler:批量管理标签,保持一致性。
- Canvas:可视化项目与知识的关系(如用白板链接项目、资源、领域)。
4. 工作流示例
- 捕获灵感:用 QuickAdd 快速记录到
3-Resources/灵感
,打标签#写作素材
。 - 组织到项目:写作项目启动时,将相关灵感链接到
1-Projects/新书
。 - 提炼知识:在资源笔记中高亮核心观点,逐步整理到
2-Areas/写作技巧
。 - 输出成果:在项目笔记中直接撰写草稿,最终导出为文章。
5. 定期维护
- 每周回顾:
- 用 Dataview 检查未处理的
3-Resources
内容,决定是否迁移到项目或归档。 - 清理
4-Archive
中过时内容。
- 用 Dataview 检查未处理的
- 项目结束时:将项目笔记整体移动到
4-Archive
,保留链接不变。
总结
- PARA 是结构,CODE 是流程,两者通过 文件夹 + 链接 + 标签 结合。
- 核心原则:
- 所有内容必须属于 PARA 的某一模块。
- 用 CODE 方法推动信息从捕获到输出。
- 灵活性:根据需求调整,例如用标签代替部分文件夹(如
#project/项目A
)。
通过这种方式,Obsidian 既能管理短期项目(PARA),又能高效处理知识(CODE),形成闭环系统。